当前位置:首页>>妇科疾病
全面解析紧急避孕:机制、时效与认识误区
-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:2025/11/26 编辑:合肥长庚医院
- 点击免费咨询
-
口服紧急避孕药(事后避孕药):
-
主要成分: 左炔诺孕酮(单一孕激素)或醋酸乌利司他(选择性孕激素受体调节剂)。
-
作用机制: 其主要作用环节是抑制或延迟排卵,通过影响体内的激素水平,使卵巢不释放卵子。它不能中断已发生的妊娠,也不会导致已着床的胚胎流产。
-
-
含铜宫内节育器(IUD):
-
作用机制: 铜离子对精子和卵子有毒性作用,并能改变宫内环境,影响受精卵着床。这是最 的紧急避孕方式。
-
-
左炔诺孕酮片: 应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(3天)内服用。
-
醋酸乌利司他片: 应在无保护性行为后120小时(5天)内服用,且其在整个120小时内的 性均高于左炔诺孕酮。
-
含铜IUD: 可在无保护性行为后5天内放置,并可作为长期避孕措施持续使用。
-
并非100% : 其失败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迟而升高。总体而言,左炔诺孕酮的失败率约为2%-3%,醋酸乌利司他约为1%-2%。
-
不能阻止着床后妊娠: 若服药时排卵已经发生且受精已完成,则避孕失败风险高。
-
无保护后续性行为: 只对服药前的一次无保护性行为 ,对服药后的性行为无保护作用。
-
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头晕、乳房胀痛、不规则阴道流血等。
-
若服药后2小时内发生呕吐,需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服。
-
误区一:紧急避孕药可以常规使用。
-
正解: 不行。其激素剂量大,副作用明显,失败率远高于常规避孕方法(如短效口服避孕药、避孕套)。它只能作为“紧急补救”,绝不能替代常规避孕。
-
-
误区二:紧急避孕药会导致不孕。
-
正解: 无证据支持。其作用是短效、可逆的,药物代谢完毕后,月经和排卵会恢复正常,不影响未来生育能力。
-
-
误区三:一年内只能使用三次。
-
正解: 这并非严格的医学限制,而是强调不应频繁使用。只要有必要,就可以使用,但反复使用意味着常规避孕的失败,应咨询医生选择更的常规方法。
-
-
误区四:服用后下次月经一定会推迟。
-
正解: 可能提前、推迟或准时来潮。若月经推迟超过7天,需进行妊娠试验排除怀孕。
-
导语: 在无保护性行为或避孕失败后,紧急避孕提供了一种补救措施。然而,公众对它的认识常常存在诸多模糊和误解。它如何起作用? 性有多高?是否可以常规使用?本文将系统解析紧急避孕的方方面面,帮助女性做出知情选择,并正确看待其在整个避孕体系中的位置。
一、紧急避孕的两种主要方式
二、关键:把握“黄金时间”
紧急避孕的成功率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,越早效果越好。
三、正视紧急避孕的局限性与副作用
局限性:
常见副作用:
四、澄清常见认识误区
结语: 紧急避孕是计划生育中的一道“安全阀”,但绝非可选。了解其工作原理、时效和局限,能帮助女性在必要时正确使用它。更重要的是,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范,与医生讨论并落实一种 、可逆的常规避孕方法,才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任的态度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