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>妇科疾病
盆底肌功能障碍:从产后漏尿到长期健康的隐形危机
-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:2025/11/26 编辑:合肥长庚医院
- 点击免费咨询
-
支撑功能: 维持脏器在正常位置。
-
括约功能: 控制排尿和排便。
-
性功能: 参与性反应和维持阴道紧缩度。
-
压力性尿失禁: 腹压增加时(咳嗽、大笑、运动)不自主漏尿。最常见。
-
盆腔器官脱垂: 子宫、膀胱、直肠等器官脱离正常位置,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,伴有下坠感、腰酸。
-
膀胱过度活动症: 尿频、尿急、夜尿增多。
-
性功能障碍: 阴道松弛、性交疼痛、性快感缺失。
-
排便功能障碍: 便秘或大便失禁。
-
妊娠与分娩(首要原因): 孕期激素变化和不断增大的子宫持续压迫盆底;阴道分娩,特别是器械助产、会阴侧切或撕裂,直接损伤盆底肌肉和神经。
-
腹压长期增高: 慢性便秘、长期咳嗽、肥胖、从事重体力劳动。
-
年龄增长: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,盆底组织萎缩、松弛。
-
医源性损伤: 盆腔手术可能影响盆底神经和结构。
-
盆底肌训练(凯格尔运动):
-
找准肌肉: 想象中断排尿和阻止肛门排气的动作,所用到的肌肉就是盆底肌(注意: 不要在排尿时练习,以免形成反效果)。
-
正确方法: 收缩盆底肌,感觉“向上提起并收紧”,保持3-5秒,然后完全放松6-10秒。放松时间应长于收缩时间。重复10-15次为一组,每日2-3组。
-
关键: 全程保持正常呼吸,避免收缩腹部、大腿和臀部肌肉。
-
-
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(医疗级康复):
-
这是目前最 、最规范的医疗手段。在医院由 人员操作。
-
生物反馈: 通过仪器将盆底肌的活动转化为可视的图像或声音,帮助患者正确感知并学会主动收缩,凯格尔运动做得标准。
-
电刺激: 用微弱电流刺激盆底神经和肌肉,唤醒本体感受器,促进肌肉被动收缩和血液循环,对早期神经损伤和肌肉无力者尤其 。
-
建议: 所有产妇在产后42天复查时都应进行盆底肌力评估,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接受此治疗。
-
-
控制体重。
-
治疗慢性咳嗽和便秘。
-
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。
-
掌握正确的搬物姿势: 屈膝下蹲,而非弯腰。
导语: 咳嗽、大笑、跳跃时漏尿,是许多产后女性甚至中年女性难以启齿的困扰。这背后隐藏的,是盆底肌功能障碍这一普遍的健康问题。它远非“正常现象”,而是可以且应当被治疗的。了解盆底肌的功能、损伤原因及康复方法,关乎女性一生的生活质量和尊严。
一、盆底肌:被忽视的“吊床”
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一系列肌肉、筋膜和组织,它们像一张强有力的“吊床”,承托着膀胱、子宫、直肠等盆腔脏器。这张“吊床”行使三大功能:
二、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多样表现
功能障碍并非只有漏尿一种形式:
三、盆底肌损伤的核心原因
四、盆底康复的“黄金时机”与核心方法
产后康复黄金期: 产后42天至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窗口。此时盆底肌可塑性好,效果显著。但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开始康复,都为时不晚。
核心康复方法:
五、生活方式干预与预防
结语: 盆底健康是女性健康的基石之一。从产后开始关注并积极进行盆底康复,绝不是矫情,而是一项对自身长期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明智投资。摆脱羞怯,主动向医生寻求评估和帮助,是迈向康复、重获控尿自由与生活自信的第一步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