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>妇科疾病
子宫内膜异位症: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
-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:2025/11/12 编辑:合肥长庚医院
- 点击免费咨询
-
疼痛:是最核心的症状。
-
痛经:进行性加重的痛经,疼痛程度常与病灶大小不完全成正比。
-
慢性盆腔痛:非经期也存在的下腹部疼痛。
-
深部性交痛:阴茎顶入时引起的盆腔深处疼痛。
-
排便痛:尤其在经期,病灶侵犯直肠窝时出现。
-
-
不孕:约30%-50%的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。其机制复杂,与盆腔粘连、免疫炎症环境、卵巢功能受损及着床障碍有关。
-
月经异常:部分患者可有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。
-
特殊部位症状:如侵犯膀胱,可出现周期性血尿;侵犯肠道,可有周期性便血;卵巢内异症囊肿(巧克力囊肿)破裂可致急性腹痛。
-
病史与症状:典型的进行性痛经、性交痛、不孕史是重要线索。
-
妇科检查: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能发现宫骶韧带增粗、结节伴触痛,子宫后倾固定,或附件区不活动包块。
-
影像学检查:
-
超声:是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可选方法,典型表现为充满密集点状回声的囊肿。
-
磁共振(MRI):对深部浸润型内异症、评估病灶与肠管、膀胱的关系更具优势。
-
-
血清CA125:可能轻度升高,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,主要用于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。
-
药物治疗:核心是抑制卵巢功能,造成“假孕”或“假绝经”状态,使异位内膜萎缩。
-
非甾体抗炎药:用于缓解疼痛。
-
激素类药物:是主要治疗手段。包括口服避孕药、 孕激素、GnRH-a(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)、地诺孕素等。药物治疗需长期维持,以控制症状、延缓复发。
-
-
手术治疗:
-
目的:切除病灶,分离粘连,恢复解剖,缓解疼痛, 生育。
-
方式:可选腹腔镜手术。对于无生育要求、疼痛症状重的患者,可考虑子宫切除术等根治性手术。
-
注意:手术本身可能影响卵巢储备功能,且术后复发率高,因此术后常需药物长期管理。
-
-
生育问题管理:对于合并不孕的患者,需根据内异症分期、年龄、卵巢功能等,制定个体化助孕策略,如腹腔镜手术后再尝试自然妊娠,或直接进行体外受精-胚胎移植(试管婴儿)。
引言
子宫内膜异位症(内异症)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“逃”出宫腔,在子宫以外的部位(如卵巢、盆腔腹膜、宫骶韧带等)种植、生长。它虽为良性疾病,却表现出类似恶性肿瘤的侵袭、转移和复发特性。全球约十分之一的育龄期女性受其困扰,其引起的疼痛、不孕等症状,对患者的身心造成长期折磨。将内异症视为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,是现代诊疗的核心观念。
内异症的临床表现:多样且具有迷惑性
内异症的症状与其病灶部位、范围密切相关,轻重不一,甚至部分患者无症状。
诊断方法:结合临床与影像的综合判断
内异症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过程,“金标准”是腹腔镜检查及病理确诊,但临床常基于以下几点高度怀疑:
长期管理的目标与策略
内异症目前无法“根治”,治疗目标在于:减灭和消除病灶,缓解并控制疼痛, 和促进生育,预防和减少复发。管理策略需个体化,根据年龄、症状、生育需求和病灶特点制定。
应对复发与并发症
内异症复发是长期管理中的主要挑战。即使经过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,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复发。因此,需要树立“慢性病管理”意识,坚持长期、规范的随访和维持治疗,如同管理高血压、糖尿病一样。同时,需关注由此带来的焦虑、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,寻求必要的心理支持。
结论
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妇科疾病,需要患者与医疗团队结成长期“同盟”。通过科学的诊断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(药物、手术、助孕)以及坚持不懈的长期管理,完全能够 控制病情、缓解症状、实现生育愿望并提高生活质量。正确认识疾病,积极面对,是战胜内异症的第一步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