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>妇科疾病
子宫内膜异位症:具有“侵袭性”的良性病
- 合肥长庚医院 时间:2025/11/24 编辑:合肥长庚医院
- 点击免费咨询
-
导语: 如果说月经是子宫寂寞的眼泪,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症(内异症)就是这眼泪流到了不该去的地方。这是一种困扰着约10%育龄女性的常见病,虽为良性,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“侵袭、播散”行为。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个被称为“良性癌”的疾病,它的症状、诊断与治疗策略。
一、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?
正常情况下,子宫内膜应该生长在子宫腔内。而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(腺体和间质)“跑”到了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,最常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,如卵巢、宫骶韧带、直肠子宫陷凹等。
这些异位的内膜与宫腔内的内膜一样,会响应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而反复出血,但却无法像月经一样排出体外,从而在局部引起慢性炎症反应,导致疼痛、粘连、结节和不孕。
二、内异症的“蛛丝马迹”:常见症状
进行性加重的痛经: 这是最典型的症状。疼痛多位于下腹部、腰骶部及盆腔中部,常于月经来潮前1-2天开始,经期第一天最剧,以后逐渐减轻。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一定成正比。
慢性盆腔痛: 非经期也有下腹部坠胀、疼痛。
性交痛: 尤其多见于深部性交痛,多见于病灶位于子宫直肠陷凹或宫骶韧带的患者。
不孕: 内异症是导致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。可能与盆腔内环境改变、免疫功能异常、卵巢功能受损及粘连影响输卵管拾卵功能有关。
月经异常: 部分患者可有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。
周期性疼痛及相关症状: 异位内膜侵犯到特殊部位,可引起周期性便血、尿血、咯血,或手术瘢痕处出现周期性疼痛的包块。
三、内异症的诊断:金标准与辅助手段
内异症的诊断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:
病史与症状: 典型的痛经、性交痛、不孕病史是重要线索。
妇科检查: 医生可能发现子宫后倾固定、盆腔触痛性结节或附件区不活动包块。
影像学检查: B超(尤其是阴道B超)是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(俗称“巧克力囊肿”)的可选方法。囊肿在B超下通常表现为“毛玻璃样”回声。磁共振(MRI)对深部内异症的诊断更有优势。
腹腔镜检查: 这是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。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窥视盆腔,看到异位病灶的典型外观(蓝紫色、褐色结节、火焰状红色病灶等),并可同时进行治疗(如电灼、囊肿剥除等)。获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则可最终确诊。
四、内异症的治疗:个体化的长期管理
治疗需考虑患者年龄、症状、生育要求和病变范围,制定个体化方案。目标是减灭和消除病灶,缓解并解除疼痛, 和促进生育,减少和避免复发。
药物治疗:
原理: 通过制造“假孕”或“假绝经”状态,抑制卵巢功能,使异位内膜萎缩。
常用药物: 非甾体类抗炎药(止痛)、口服避孕药、孕激素、GnRH-a(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)等。
局限: 药物治标不治本,停药后症状易复发,且对较大囊肿效果不佳。
手术治疗:
适用情况: 药物治疗无效、囊肿较大、合并不孕或可疑恶变。
方式: 可选腹腔镜手术,进行病灶切除、囊肿剥除、粘连松解。
注意: 手术本身也可能影响卵巢储备功能,且有复发风险。
助孕治疗: 对于合并不孕的患者,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促排卵或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。
结语: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。它带给患者的不仅是身体的痛苦,还有心理的负担。科学认知此病,与医生建立信任关系,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,并做好打“持久战”的心理准备,是战胜疾病、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。
下一篇:
宫颈糜烂不是病!深入解读宫颈生理与病理






